南都评论员 萧锐
“长牙的鸭脖令人如鲠在喉”,就在日前,江西某学校有学生在食堂吃出疑似鼠头的鸭脖,引发网络持续关注。
江西省多部门出面回应此事,省教育厅介入调查,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也多次回应,称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反复对比”初步判定系鸭脖,后又表示已对该校菜品的留样进行检测,并将于3-5天利来w66旗舰厅专业比对后公布结果。
但也有从事啮齿类动物研究30多年的专家表示,若图片属实,“80%(概率)认为那是个鼠头”。
本来可以很简单的事情,却被搞得高潮迭起、莫名其妙,到底是鼠头还是鸭脖,最直接也最权威的办法,就是进行专业的留样检测,然后给出检测结果。哪怕再有疑问,还可以请多家机构进行同题“考试”。就不信了,一个简单的鼠头还是鸭脖的问题,难道真会搞成罗生门不成?
一定会有结果,一定也要有一个结果!而在静候专业检测(不仅是图片对比)的同时,也有必要回溯,就这么一桩本来可以很简单的事情,为何会有这一波三折的热议?
首先不管事发何地,根子属于餐饮卫生纠纷的个案,在消费者提出“鼠头还是鸭脖”的疑问后,正常的节奏本来应该是专业机构第一时间介入调查,然后交付专业检测,各方静候结果。如果仍然有疑问,还可以有申诉复议等一长串流程可以走。
可是就这么一件说小也不算小(食品安全无小事)的食品安全纠纷,却在曝出的第一时间,疑似由于某些因素的过度介入,把事情反倒搞复杂了。比如说市场监管部门,在第一时间到达“战场”并送检等待结果的环节,却偏偏多了一个反复比对图片、“初步判定系鸭脖”的的结论出来。
先不说透过图片比对的“初步判定”是否可以说服各方,既然现场争议物品尚可以直接提取送检,那么一帮人抛下实物盯着图片做比对,恐怕就是助长后续网络争议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。
而按照事发地所属机构的官方通报,当事人在现场即邀请同学共同对“异物”进行了对比,确认“异物”为鸭脖,并且现场作出书面说明。
还是那个问题,既然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(或者在第一时间赶来的路上),为什么不能等一等专业机构的专业判断,而是着急让当事人给出书面说明,这个说明又是否能算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?
有必要深究的还有,当事人在现场已经认可是鸭脖,与网络视频引发围观之间,究竟是怎样的时间先后顺序?而涉事机构疑似发动网络控评的某些网络花絮,在专业检测结果还没出来的过程中就试图盖棺论定的做法,又是否算对学生身体健康一种负责任的态度?
等一等专业检测结果,这是对当事双方都负责任的态度。一边是“食品安全大于天”,一边经营商户的市场信誉也需要一个说法,不能因为各方有些多此一举的灭火操作,反倒把水搅浑了。
互联网时代的热点讨论,必然需要涉事机构的及时回应,但也完全不需要有些部门慌不择路的添油加醋,这可能只会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。
既然出现纠纷,就应该引入专业检测,在此之前最好谨言慎行,不用高效地让当事人撤回疑问,也不必没有结论却非要强求一个“初步判定”。
编辑:晏文龙